三秦游民俗 > 韩城市民俗风情
史阙疑的故事
2016-10-29 10:22:53  韩城市政府网  编辑:秦人
 

 引  言

   “机智人物故事是反映社会生活不平的反抗力量的化身。”正由于这样,《史阙疑的故事》,不但在他的家乡韩城广为流传,而且远及山陕黄河两岸,八百里秦川、河南、甘肃部分地区。
    但是这位在封建时期被称为“怪才”、“狂士”;在新社会被称为“韩城的阿凡提”、“西北的机智人物”的史阙疑,人们只知道他是韩城清代中期的生员,关于他的出生地、出卒年月、生平事迹等,翻遍《县志》,却找不到只字片纸。道理很明显,像他那样一生同贪官污吏、土豪劣绅作对的人物,当然会被“官史”排除在外的。
    1982年4月,韩城开展了民间文学第二次大普查,由贾俊山同志根据所供线索,终于查明史阙疑是韩城县东原渔村人,生于清乾隆三十年,卒于二十五年。
    据史阙疑的同户同门七十五岁的史仲明老先生记忆,渔村正中原有一井,井的后上方有龙王庙,庙上曾悬一木制横匾,匾书:“静深有本”四个大字,上款有小字:“大清嘉庆×年×月 ×日”,下款有小字:“社人史阙疑书”(史原属渔村中社,因而谦称社人)。
    史阙疑的故居至今犹存,据说他无子女,晚年招来外姓爷子承嗣,义子家穷,将房院卖给外地人。史阙疑逝世后,葬于村西北一里许的孝义峡口,立有碑石,上书“贡书史公讳阙疑之墓”。乡老皆知石碑座落实的位置,但因陷入地内,上有庄稼,一时不便挖掘,待后查明。
    韩城市文化馆在1984年8月将普查收集到的史公故事,精选了七十三篇,由内部出版了《史阙疑故事》一书(责任编辑贾云飞)。本书在原有基础上,增添了内容,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了。
    史阙疑的至尊可贵处,是他靠自己超人的智慧和惊人的胆识,正确地平衡了人和自然、人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,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人民的痛苦,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和感情,从而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。说他是“光辉人物”,也正在于此。
如今流传的史阙疑故事,是经过几代人在艺术上的加工创造,因而它为人民喜见乐闻,爱如至宝。


 

哄 姥 姥

    年仅八岁的史阙疑,随妈妈到鸦儿坡姥姥家住了十多天,便想家了。他想念勤劳的爸爸,想念朝夕相久的小伙伴们,便缠着妈妈要回渔村。
姥姥 对她这个聪慧过人的外孙说:“阙疑,你能把姥姥从屋里哄出去,就叫你跟妈妈回家去;哄不出去嘛,你就在姥姥家呆着吧。”史阙疑眼皮眨了两上,故意装出为难的样子说:“姥姥,你在屋里有吃有喝,不冷不热,怎能哄出去呢?”他笑了笑,又说:“不过,我能把你从外面哄到屋里来”。姥姥哪里背信,史阙疑就是“姥姥不信,试试看”。姥姥便起身走出屋门外。史阙疑立即拍着小手,高兴得跳了起来:“我把姥姥哄出去了”。

    讲述人:刘鹏    汉族       52岁    教师
    整理人:史鉴
    采录时间地点:1984年    苏东乡相里堡学样


 

告子忤逆

    有了官宦家庭出身的败家子,把祖先留下的一份家业挥霍光了,全靠儿子省吃俭用供养他。他除吃喝嫖赌外,还抽上了大烟,手头一没钱,便骂儿子不孝顺,逼得儿媳妇领着小孩去娘家,再也叫不回来,把一家整得四分五散。儿子实在养活不了他,他便要向县衙将儿子送忤逆。这在封建社会里是个很可怕的恶名,儿子没办法,就央求中阙疑说情。史阙疑磨破嘴皮,可他仍坚持要告。史阙疑无奈便对他儿子说:“叫他告去,我给你两个手心各写上几个字,你千万不要偷着看,县官问你时,你只是哭着不吭声。等到县官问得紧了,你只把两手向县官展开,你的官司保准赢”。那人自然唯唯从命。
    县官接了告忤逆状子,立即坐堂,把原告问过,便问被告,那儿子起先含泪不肯明说,县官司问得紧了,便把两手伸向堂上。县官一看,左手写着“妻无貂貌”,右手心写的是“父有董卓心”。县官司大怒道:“原来如此!”遂把那败家子判了个“图谋霸占儿媳”的罪名,打了一顿,押在监牢。

    讲述人:党凡昌    男    汉    60岁    教师
    搜集整理人:党丕经
    采录时间地点:1979年前后    党家村

 

一张申诉状

    韩城县城外东北方有一条又陡又长的坡,名叫“死牛坡”。坡下住着一家财主,家里养着一条恶狗,一见人就“汪汪”直咬,吓得乡下人进城都提心吊胆。
有一个青年赶着驴车下坡,那狗朝青年扑来,青年举鞭就抽,狗向旁边一躲,恰好碾在车轮下,腿蹬了两下,就呜呼哀哉了,过路群众无不拍手称快。
财主闻讯赶来,拉住青年不放,硬要赔二十两纹银,方肯罢休。青年据理力争,乡亲们也替他说话,财主倚伐自己的权势,就将青年告到官府。
   青年一看要吃官司,心里慌了,也没人能替他出得了主意。正在这时,史阙颖来了,给他写了个申诉状,青年一看,心才安定下来。这了不久,衙役果然前来传呼青年到堂问案,青年就将申诉状递给了知县。知县一看,上写着:
    死牛坡太陡,车行如雷吼,
    砸死是死狗,如果活狗,
    为何它不走?
    如县心想,是呀,如果活狗,为什么会辗在车下呢?又何青年;“此状是谁写的?”青年回答是史阙疑。知县一听,立即把青年给放了。

 

都  来  看

    有一次,在回家的路上,史阙疑遇见一个中年汉子向他问路。那人满脸横肉,还有几个麻点,带着一副凶象。史阙疑觉得有点面熟,但一时记不起来。那人要去的地方离渔村不远,史阙疑就是:“咱们是同路。”两个人就结了伴。
路上,那汉子告诉史阙疑,他是临近的山西省河津县人,叫李武全,大地主家的拳师。经这一介绍,史阙疑便记起一件往事,有次他去河津县,亲眼看见这个李武全为地主逼债,把一个贫穷老汉打得血流满面,目不忍睹。史阙疑不由怒火中烧,便想了办法整一整这个地主恶霸的狗腿子,出一出胸中的恶气。
    史阙疑向李武全自我介绍说:“我姓杜,水土杜,叫赖勘,赖皮的赖,包公三勘蝴蝶的勘,韩城东原人”。
    时间正值盛夏,烈日当空,暑气难耐。走不多久,二人都汗流不止。来到一个村头的水池边,史阙疑往石头上一坐,“天气太热,歇一歇再走吧?”李武全也表示同意。
    坐了一会,李武全还没凉过来,看看四周没人,就笑嘻嘻地对史阙疑说:“请杜先生多歇一会儿,让我到池中洗一个澡好吗?”史阙疑一口答应,李武全就脱光衣服,跳入池里。
    李武全一会儿潜入水底,一会儿浮上水面,洗得很痛快。史阙颖趁他不注意的时候,把他的衣服一卷就走了。
不见了史阙疑,也不见了衣服,李武全很是着急,就大声呼喊;“二赖勘!二赖勘!”一声比一声高。
     村中的男男女女听有人喊:“都来看!”不知出了什么新奇的事儿,都大步小步地朝这里走来。一见李武全赤条条的样子,当是他耍流氓,十分气愤,纷纷拣起砖瓦石块砸他,几个小伙子还把他位出来,狠狠地揍了一顿。

    讲述人:王立志
    整理人:常元龙    张天恩

    一、巧对登榜

    史阙疑少年时,私塾先生叫他和几个童生到韩城明伦堂应试。试题中有两个对儿,一个是“狮子巷口”,一个是“小老鼠”。
考试回来,先生问:“狮子巷口”是怎么对的。有的说他对了“谢村城门”,有的说他对的是“渔村斜边”。先生说:“你们都对错了。狮子是走兽,怎么能对‘谢村’、‘渔村’”又问:“小老鼠”是怎么对的”有人说对了“大花猫”,有的说对了“哈巴狗”。先生摇口头,说:“小老鼠说它身小,但它可老。这个对儿真不好对”。史阙疑光笑不言传。
考试榜出来了,只有史阙疑考上了。先生惊喜地问他是怎么对的他这才十分老成地说:“狮子巷口对的是鸦儿坡头。”走兽对飞禽,‘巷口’对‘坡头’。从现代汉语上讲:狮子巷口、鸦儿坡头都是方位词,子、儿、口、头又是方位词的词尾 。先生赞道:“对绝了。”史阙疑又说:“‘小老鼠’对了‘短长虫’七寸子蛇 矛盾词对矛盾词。”先生拍案叫绝:“对得妙,将来一定是人才”
    二、考秀才

    史阙疑在同州府考秀才时,他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:
    “三条沟之险险,二百里之遥遥。骑白马,跃金谷,两槐夹井而王道生焉。”
    考官阅卷时,不知文章讲什么,更不知据何经典。有心不录取,恐以后别人笑他学问浅,没眼力。思来想去,还是把史阙疑录取了。
    新秀才拜考官时,考官最后特意留下史阙疑。悄悄问他:“你的文章中‘三条沟之险险’那段话引自何经典”史阙疑说:“不是引经据典,是学生随便作的”。考官不信,史阙疑说:“‘三条沟’是从韩城向南走,要经过三条大沟,沟深路险;‘二百里’是指韩城到同州府大约二百里;‘骑白马’是我来时,途中乡亲送我一匹大白马,‘金谷’就是合阳的‘金水沟’;两槐夹井,是我在金水沟看到一口井,井两边长着两棵老槐树。”考官急着问:“那‘王道生焉’呢”因为那时的文章写出王道,才是佳作。
    史阙疑笑着说:“‘王道’,是我在路上看到一条直路交叉着三条横道,像个“王”字,因而写了‘王道生焉’。”暗含:“古今王道,也是人走出”之意。考官听了,不禁为史阙疑状物写景,记实述事以抒己见的真才实学所折服,就点史阙疑为头名秀才。
    俗话说:“秀才点了,纱帽就在头上滚。”秀才头应是生 史阙疑对当官不感兴趣,没给考官送一文钱礼。放榜后,史阙疑并没有被定为生。

   三、震惊考官


史阙疑在古都长安,欣赏古城风貌,观赏长安八景。眼界开阔,广闻博见,欣慰之情,不消细说。把个进考之事,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。开考了,他才慢条斯理地进入考场。虽说是初出茅庐,但他也胸有成竹。
试题出来了,作文题目是:在明明德他一看,便知这是四书《大学》篇中的一句话。原句是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新民,在于至善。”这等文章,他早已熟读成诵,含意也了如指掌。可面对现实,他无心按原义而发议论。朝政日渐腐败,民不聊生,科场诡弊,八股文太死,不知坑害了多少有识之士。他胸中愤懑之气犹如山洪暴发。史阙疑想着想着,他决意“以彼之矛,攻彼之盾。”满腔怒气溢于笔端,千忍万虑凝成一句话。他提笔针锋相对地写了四个大字:
余怀清德
史阙疑须臾之间就交了头张卷,全场的秀才们一双双惊讶的目光一齐向他投来,人人心中为之一震,这后生可畏啊
秀才们这一震倒不打紧,监考官接卷后的一惊却非同小可。只见监考官那本来就发白的脸“刷”的一下子更白了,比试卷的纸还白得多。他慌忙报知主考大人。
这陕西主考大人一见“余怀清德”四字,立时吓得瘫软了“我的老佛爷呀”主考这惊恐之声,虽然小得如人将断气之前的弱音。但善于察言观色的监考还是听到了,也只有这监考才知道史阙疑这一刀子的厉害了。因为考题是主考大人出的,本意是要秀才们从德性方面做文章,万万没想到这交头张卷的史阙疑,偏偏从反面立意,写成驳论文章。我吃的清朝俸禄,竟敢叫考生颂扬明朝的道德。这恰恰是犯了清家的文字狱。事情张扬出去,必是杀身之祸,主考大人想到此,怎能不魂飞魄散呢
    监考官立即向主考耳语几句,主考惊魂稍定,连忙着人请交卷后已在场外休息的史阙疑到内室会晤。
    主考问:“请问先生,您是哪县秀才”
    史阙疑泰然自若地回答:“学生乃是汉太史之后、王状元故里、刘抚院舅家——韩城东原黄河之滨的渔村人。”主考一听,对史阙疑肃然起敬。恭敬地说:“原是文史之乡的才子啊“失敬失敬先生之高见我等已领略了,望您千万别把事情弄大。只要先生海涵,录取之事,请放心。”
    史阙疑说:“学生乐居乡间,农耕韩原,视功名利禄如草芥。只要大人主持正义,端正考风,不要亏了真正的有识之士就行了。”
    主考连连许诺,并宴请史阙疑,给他发足盘缠,要他专候佳音。
    据说这一次考试,还没有太亏人。史阙疑中了贡生。

    四、“长安八景”即文章
    长安科场上,史阙疑交了头份张,各县秀才不知史阙疑底细,纷纷请他住进旅馆,要试探一下他的才学。
    长安王秀才提出:请大家以“长安八景”为题写文章。众秀才一致赞成。
    史阙疑说:“我才疏学浅,又初到长安,对长安八景不熟悉,请王兄略述一番。”于是王秀才朗声背了长安八景诗:
    华岳仙掌第一景,骊山晚照光明现。
    灞柳风雪吹满面,咸阳古渡几千年。
    太白积雪六月天,曲江流水长不断。
    雁塔晨钟在城南,草堂烟雾紧相连。

    王秀才话音刚落,众秀才还沉浸在“长安八景”的意境中,史阙疑早已思谋好了。他站起来,谢过王秀才。即说:“我不会以‘长安八景’写文章,只记得儿时往事一件,现述于诸位,献丑了。”
   “好一场灞柳风雪骤晴,夕阳似‘骊山晚照’。我家屋顶如‘太白积雪’。雪后天寒,家父从黄河老滩,划船运回马蔺草,艰难犹如‘咸阳古渡’。我用蔺草给祖母烧坑,湿蔺草熏得我泪如‘曲江流水长不断’。父亲见我把满屋弄得‘草堂烟雾’,正要打我一‘华岳仙掌’,却被祖母拉在一旁。虽没挨打,却给我敲了一次‘雁塔晨钟’,教训终生难忘。”
    众秀才见史阙疑当众亮丑,为之一笑,进而才明白,这不是以“长安八景”为题写的文章吗难怪史阙疑交了头张卷,原来他的确是稀世奇才。大家这才服了他的立地之才,纷纷尊他为史先生。

    五、史阙疑对联故事三则
    史阙疑是清代乾隆末年贡生,韩城市苏东渔村人。他虽名不经传,但才智敏捷,胆识过人,能以奇法济人危难,助人改过,又能以讽谕调侃制服坏人,以至使贪官劣绅无措手足。以下是他的三则对联故事。

   (一)智劝邻居勤劳、孝敬
    史阙疑邻里有个中年人,父亲早逝,老母在堂,可是他整天游手好闲,不务正业,母亲要他勤劳为本,唠叨多了,他不听,嘴里还不干不净地谩骂母亲。可是他一心想发财,苦思冥想不得其法,就去找史阙疑想办法。史告诉他:“天地庙里神灵应,你去抽签,神会给你指一条生路。不过要有诚心,一是天不明就去,二是穿戴整齐。”这人就决定下月初一去求神。
    这人走后,史阙疑又私下抽空见了这人的母亲,特地告诉她:“你家有灾难,初一这天清早,有人叫门,你开门时要翻穿你那老羊皮袄,就能逢凶化吉,千万记住。”同时又写好一个“签帖儿”,私下交给了天地庙的老道,请他见机行事。
初一这天天还没亮,这人果然到了天地庙,给老道交了布施钱,跪在地上祝愿神灵保佑他发财,并抽了一支签交给老道,老道假装在“签簿”上查对,然后就写出一张签帖儿给他,上面写的正好是一副对联:
    整齐衣衫忤逆儿,神灵远驾;
    翻穿皮袄慈悲心,活佛在家。

    这人看不懂,请老道“破签”。老道说:“这头一句说你对老人不孝。你一来这儿,神就远去了,不管你的事。”这人忙问:“神不管谁管”老道说:“这下一句又说,你家就有活佛,好像是翻穿着皮袄,详情我也难说清,你就再等着应验吧”这人一听,就急忙回家,赶到门口,天刚麻麻亮。他叫门,他妈记住史阙疑的话,连忙翻穿着老羊皮袄来开门。门开了,这人一见老母亲,正好应神签的话,一时想起平日对妈不好,就连忙跪下,抱住母亲的双膝,边哭边喊:“好妈呀,娃才知道你是咱家的活佛。从今往后,你说啥娃听啥,娃一定做个勤劳、孝敬的人。”此后,他也就逐渐变好了。
    日子一久,史阙疑劝人这事儿也传开了。以至到前些年,韩城人还流传着一些话语:“老人是金口,越吃家越有”,“
活佛就在家,不用求菩萨”等等。想必这也是与史阙疑这个故事有点缘故吧
   (二)帮助无辜后生解困
    史阙疑邻里有户人家,儿子倒很勤劳本分,可是他的老子太“能”,好吃懒做,刁钻古怪,倚老卖老,蛮不讲理。常常嫌儿子给他钱少,对儿子漫骂责斥。有一次,儿子迫于无奈,顶撞了他几句,他咽气不下这口气,竟要把儿子送“忤逆”。在旧时封建社会中,送忤逆就是老子向官告发儿子的“不孝大罪”,县官在严惩时往往先问老子:“要死的,还是要活的”可见这事多么严重。这个善良而无辜的儿子,一看大祸临头,忽然想到史阙疑大叔,就急忙去向史阙疑求救。史阙疑了解情况后,先是对其父好言相劝,但那老子却执拗不听。史阙疑劝不通,心想:那就让县太爷教训你吧
    这天,县太爷要审这桩“忤逆案”了。史阙疑事先就悄悄给这儿子双手手心写了两句话,并叮咛他上堂“如此这般”。问案了,县官听了其父的陈述,又问儿子:“你父所告,可是事实”只见这儿子不言语,只是哭。县官又问:“难道你有什么委屈不成”一听此话,这儿子更是动起真情,要把平日的冤枉委屈都哭出来。可他牢记史阙疑的叮咛,只用双手背抹眼泪,手心向着老爷。这县官忽然发现这儿子手心有字,仔细一看,原是一副工对:
    妻无貂婵之貌,
    父有董卓之心。

    县官看罢,心中气愤不已,心想难怪这般伤心。不过县官还是要给这老子留点面子,就只笼统地对这老子说:“据本县观察,你的儿子有好多委屈,还得再作查访。不过本官得警告你:为人之父,也该善良本分,德性为先,不能以为老子天下第一,你做得不对,还要儿子顺从你。今后回去,为人处事要严以律己,处理好父子关系,如有胡作非为,本官绝不放过。”这县官本意只是要避过“董卓、貂婵”那事儿,话语笼统了些,可是这老子一想自己平日作为,觉得县官教训句句中肯,也就不敢多言,与儿子一起回去,而且也逐渐变好了。这事传开后,邻里们议论说:“史先生足智多谋,且正直公道,儿子不孝劝儿子,老子生邪“整”老子。有此贤人,真是乡里之福啊”

   (三)讽喻县官为百姓免粮
    有一年天大旱,特别是东原沿黄河一带,庄稼歉收,无法纳粮。乡亲们就推荐史阙疑为代表,去县衙要求给东原百姓免粮。
史阙疑到了县衙,递上写好的灾情呈子,可是这县官狡猾刁顽,硬是不信。古人有用对句辩理的习惯。这县官就顺口说道:“县川地林茂粮丰,为啥东原遭旱”史阙疑心想,人都有个穷富,庄稼咋没个旱涝就答道:“富贵人衣锦食精,仍有百姓受苦。”县官又问:“东原地离黄河不远,为啥不浇”史阙疑一听县官的诡辩,也就针锋相对:“牛尾靠尻子很近,为啥不壮”县官还不甘心,又说:“衙门古柏青翠翠,想必那庄稼叶平展儿”史阙疑一听县官说“想必”,那我给你说个“眼见”。就说:“老大人新茶香喷喷,眼看着胡子毛打卷儿。”县官没办法,知道这史阙疑不是等闲之辈,就答应这年给东原免粮。

 


点击查看pc网页

相关链接:

三秦游QQ群:
三秦游群①:3532197 (三秦文化综合群)
三秦游群②:24288209 (旅游活动群)
三秦游群③:81817349 (车友、自驾活动群)
三秦游群④:70760386 (年票专属群)
三秦游群⑤:146721821 (旅游咨询群)
三秦游群⑥:82616561 (旅行社合作群)
三秦游群⑦:93966174 (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)
三秦游群⑧:146722047 (投稿群)
三秦游群⑨:134982308 (摄影作品分享群)

微博互动平台:
新浪:http://e.weibo.com/sanqinyou
腾讯:http://t.qq.com/sanqinyou

        关注“三秦游”微信号: sanqinyou 用微信,添加朋友,或扫一扫,以下二维码:

长按二维码关注“三秦游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