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洲巫文化——陌送
民间认为,小孩子十二虚岁前,魂魄还不健全,易受惊吓,易丢魂儿。所以,凡妇人抱婴儿到街坊邻居家串门儿时,总要把婴儿紧紧贴在胸前,抱在怀中;走亲戚家或串罢门儿回家时,总要一路低声喃喃:“回回,娃儿回回!”这喃喃声实则是召唤孩儿的小魂儿不要丢在他家或路上,乖乖儿回家。有的孩子不喜欢见陌生人,更怕见样子极丑陋或极凶恶的人,一见便大哭不止,就像患了某种痛苦的病症一样。有的孩子经不起惊动、恐吓,听见异常响动,看见怪异影像,也会哭闹不止。这时,大人便会请一个会禳镇的人,给小儿驱邪除魔。在大人们看来,这哭闹不安的孩子一定是中邪了。民间常见的禳镇方式是:剪黄、白纸条各五绺,点一炷香,禳镇者手拿香纸,边在患儿身上缭绕,边念祷道:“沾干净,沾利身,妖魔鬼怪都沾尽。是神送你到庙堂,是鬼送你入墓中。强神恶鬼都送出门,送到十字路口等旁人。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!”禳镇者念毕,将香纸燃化在水碗中,并在水碗中洒入些面粉、小米,说道:“吃饱喝足,快走!”然后,让患儿的中指头儿在水碗中蘸一下,令家人朝着门口连吹三口,将水碗端出门,送到村中的十字路口倾倒掉。因为此举意味着将妖魔鬼怪送于陌路,故称为“陌送”或“送路” 。民间认为,平时在门楣上放一桃木枝条或一只驴蹄子,也有镇门避邪作用;倘在小儿枕下压一菜刀或一本皇历书,就更会让妖魔鬼怪见之丧胆;至于珠砂盘与木匠用的墨斗,更是“法力”强劲,一切妖魅都会避之唯恐不速。某年,我堂妹患了腮腺炎,堂叔就请一禳镇者为孩子禳镇。禳镇者拿出一块蛤蟆锭子(蛤蟆口内塞入一锭墨,干后磨汁可消肿痛),研磨成汁,然后用毛笔蘸着墨汁在堂妹红肿的脸耳部涂抹,边涂边小声“念咒”,我侧耳仔细谛听,听见他的“咒语” 竟然是“一二三四五六七” 的不断重复,压根儿就不是什么“法咒” 。见我露出鄙夷不屑神情,禳镇者便用毛笔在墨碗中胡乱瞎写“蝌蚪文”,边写边对我说:“别以为你是高中毕业生,你认识我写的这些字吗?”我说:“你把你刚才写的那字重写一遍,让我看是否一样!”禳镇者面露难色,但又不得不写,结果重新写出的与之前所写完全不相同,实际上他自己根本不记之前所写笔划的形状了,哪能重新写得出来?受了揶揄的禳镇者脸通红,没好气地不知低声嘟囔了句什么,便不再跟我搭言。
在乡间,有时大人病了,也会“陌送”。 大人“陌送” 比小儿“陌送” 复杂些,还得在水碗中倒扣酒壶,竖立筷子。有的身上起了无名肿头,疼痛难忍,家人就认为是被“白虎”咬了,于是,用白面捏一只小面虎,另捏七个小灯碗,一起送到十字路口。如若看见在村中的大路上摆放着面虎、面灯碗,以及焚烧香纸的痕迹,发现者就在心里说:“谁家又送路了。”然后,绕道躲避,生怕沾了邪气,引了祸害!
陌送也是古代巫术遗存,同属巫文化范畴。同叫魂一样,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疗法。《黄帝内经》之“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” 中就有“毒药不能治其内,针石不能治其外,故可移精变气,祝由而已”的论述。“祝由”就是通过求神,改变人的精神状态,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。“陌送” 与“祝由” 异曲同工,都归心理疗法范畴!这种驱邪祛疾方式在民间仍有“市场” ,仍可偶见。 2015年11月4日晨起记于新乾和书屋
编辑:秦人
三秦游QQ群:
三秦游群①:3532197 (三秦文化综合群)
三秦游群②:24288209
(旅游活动群)
三秦游群③:81817349 (车友、自驾活动群)
三秦游群④:70760386 (年票专属群)
三秦游群⑤:146721821 (旅游咨询群)
三秦游群⑥:82616561 (旅行社合作群)
三秦游群⑦:93966174
(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)
三秦游群⑧:146722047 (投稿群)
三秦游群⑨:134982308 (摄影作品分享群)
互动平台:
新浪微博:http://e.weibo.com/sanqinyou
腾讯微博:http://t.qq.com/sanqinyou
关注“三秦游”微信号: sanqinyou 用微信,添加朋友,或扫一扫,以下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