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三秦游 | 意见反馈 | 网站投稿 | 上传图片 | 资源搜索
陕西民俗风情
旅游资讯 | 历史文化 | 陕西民俗 | 图片美景 | 旅游线路 | 文化三秦 | 旅游视频 | 文化游 | 专题 | 租车 | 导游 | 评论
陕西名人 | 陕西知道 | 陕西美食 | 宾馆酒店 | 旅游攻略 | 陕西景点 | 景点门票 | 旅行社 | 特产 | 精品 | 论坛 | 团购
首页 | 陕西民俗 | 西安民俗 | 宝鸡民俗 | 咸阳民俗 | 铜川民俗 | 渭南民俗 | 延安民俗 | 榆林民俗 | 汉中民俗 | 安康民俗 | 商洛民俗 | 杨凌民俗
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
您的位置:首页 > 陕西省民俗风情列表 > 正文

陕西渔业民俗

 2016-10-4 19:43:36   来源:三秦游  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()

  陕西省位于内陆地区,既无辽阔的海洋水域,亦无大型渔场和捕鱼工具,全省渔业生产较沿海诸省落后。

  1949年,全省水利建设大发展,关中平原相继建成了许多养鱼场(有国营、私营),也有利用塘、库、水田养鱼的,但规模不大,产量只能使群众四季有鲜鱼吃罢了。

  江、河、湖、塘的渔业生产,在陕西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陕南特别是汉中、安康两地区的汉江沿岸各地,人民有着悠久的养鱼、捕鱼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。

  陕南,气候湿润而温暖,江河纵横,湖泊遍布,是鱼类生息的优良地区。如汉江沿岸人民家家有渔具,人人会捕鱼、钓鱼、捉鱼。人们以游泳、打渔为乐事,以现抓鲜鱼待客为至诚。

  捕鱼工具:可归纳为船、网、权、钩四大类。船分“连家船”、“打渔船”(又叫“梭子船”)、“老鸦船”等。网分“端网”、“喇叭网”、“拉网”、“粘网”等。钩分“单钩”、“鹰瓜钩”、“连环钩”等。权分“单权”、“双权”、“钩连权”等。

  捕鱼方法,有“打、捞、端、权、摸、钓”等多种。

  “连家船”,一般为一丈八尺(6米)长,六尺(2米)宽,“吃水”一尺许的船。左右两弦称“船帮”,船头为方(平)形,船尾为“燕尾”形,双角向上翘,尾上置一调拨方向的桨(俗称为“棹”)。除船底外,上层铺木板,板下称为“船舱”。板上盖有“蓼叶棚”或木屋(约占船总面积的1/2)为住宿处,并在船尾部置灶为煮饭之用。全家吃、住、生产都在船上,故称为“连家船”。这种船,在1949年以前很多,有些是祖辈几代人靠打渔为生。建国后,政府为渔民们修建了住房,有的分了土地改为“农渔”兼顾之家了。

  “打渔船”,比“连家船”小,一船只有八九尺长,三尺多宽,上无棚,轻快灵活。一般为一二人作业,即一人站在船头上手提“喇叭网”或执权,观察或撒网、抛杈捕鱼;一人在船尾执篙撑船。这种“打渔船”,多为青年人驾驶;有夫妻二人架的,有兄妹二人驾驶,也有青年小伙子一人驾舟并撒网的。这种“打渔船”,多为农、渔业兼顾,以农为主。农闲时,夫妇二人(或一人)手执杈肩扛网,说说笑笑,解船下河;一会儿船荡江心,一会儿游弋岸边,或撒网,或抛杈。有的人,发现船前水花或浪涛,就能估出有多大的鱼,一杈飞出,即可拉起鱼来。这种“飞杈手”,在汉江上很多。

  “老鸦船”,以两条长约四尺余,宽约一尺许,深约一尺多的长方形的“木斗”,再用两根约四尺长的木条横连,双“斗”相距约一尺多,形成一个四方形的“船”,称为“老鸦船”。这种船,只能一人驾驶。捕鱼者,双腿分开,双脚站在双斗的内沿上,双手持一根竹篙,可左右拨水调换船的方向,亦可作为赶水老鸦(即鱼鹰)下水的工具。船外沿上,站着几只(一般为四至五只)鱼鹰。这种专门驯养的鱼鹰,嘴尖带钩,眼力敏锐,游水快速,善于潜水抓鱼。只要发现有鱼,老鸦立即潜入水中。不一会,或一只鸦叼着一条小鱼上船,或三两只鸦抬(叼)着一条较大的鱼出水,将鱼丢在船中,非常有趣。在捕鱼时,驾船者还不断地吆喝“哧锣锣”赶鸦下水。傍晚收船或日间赶路时,驾船者肩杠“老鸦船”(像挑担一样,肩扛双斗中间的横木条),老鸦均高高地站在斗上,颇为有趣。

  “喇叭网”,又叫“撒网”,用麻线编织而成,网眼大小不一,网的覆盖面积也不一(现在已改用尼龙丝编织),撒开形如喇叭,故称“喇叭网”。最普遍的网,口径约七尺,边上挂“铁坠子”,愈上愈小,顶端带绳为撒网者握在手中。这种网,多为“打鱼船”和“跑滩者”使用。

  “跑滩”,就是指没有固定地点的捕鱼者。陕南人爱好捕鱼捉虾,许多人平日喜欢头戴草帽,腰挂一个竹篓,手提“喇叭网”,遍走沟、塘、河滩,撒网捕鱼,称为“跑滩”。

  “端网”,形如箩筐。用老刺藤盘弯作为网帮,称“端把”,亦称“网口”。用麻线编织的网片挂满网帮,网片下端收扎一起称“网底”。手抓网帮端起,如端一只大箩。这种网,多用于水塘、沟渠、回水滩里端鱼,也是一种浅水捕鱼的最简便的工具。

  “拉网”,又叫“拦河网”,网片上有浮子(俗称“漂子”),下有“坠子”,网片用一根麻绳(现时网片和绳子皆改用尼龙线合成)串联。捕鱼时,先将网绳的一端系于岸边的树上或木桩、石桩上,另一端由小船拖向彼岸,边行船边抛网片,使网形成一堵墙或形成一个包围圈,将鱼圈在网里,然后逐渐缩小包围圈,收网捞鱼。这种网,多在江河、大水库中使用。收网时,旁人都会主动帮忙,合力拉网。“拉网号子”常随着拉网此起彼落,极为雄壮好听。

  “簸箕网”,是山区农民在小河、小溪里捕鱼的一种特制“网”。这种网,多是用竹篾编织而成(亦有用麻线编织的),形如簸箕,捕鱼简便。只要看好地形,在激流口(地形为上高下低),栽几根木桩,用竹竿将网片架起,簸箕口向上,顺流而下的鱼只要进入簸箕口,就无有回流的可能了,只能在簸箕底内转圈。人们常在下午时架好网,次日早晨去捞鱼。

  夏秋之时,江中大鱼喜欢夜间逆流而上,进入沟、汉、溪流中去“摆籽”(即排卵)。人们在后半夜架起网,一人看守网,加固网,以防鱼跑掉,此人称“鱼判官”。一人手执“木瓜锤”(三尺多长的木棍为柄,棍头横装一节圆木头即为锤),由上游往下游赶鱼(即用“木瓜锤”在水中砸),被称为“鱼小鬼”。

  “钓鱼”,是汉水沿岸人民的普遍爱好。农闲时,人们习惯地或为副业,或为娱乐;腰挂鱼篓,手执钓竿,头戴草帽或扯几根柳条(带青叶)编成柳条帽戴在头上,去河湾、沟汊、塘、库边垂钓。即使农忙季节,有人为了改善生活或家中来客,也会忙里偷闲,抽空去扯几竿子。钓鱼者中,不乏行家、高手、“鱼状元”。有的人是“不备网、不备杈,一根钓竿‘闯天下’”。这种人,皆掌握着一套钓鱼绝技,只要下钓,必有收获。故而,被称为“神钓”。

  这些“神钓”,对各类鱼的水、草习性,食欲爱好以及啥时候需深钓、啥时候需要浅钓等都有研究。如,他们对鱼的习性,总结为:“白条浪里翻(流动的水中),鲤鱼卧深滩(深水),鲢鱼钻泥沙,鲫鱼草丛穿(有水草的地方)”等。鱼食为:“团鱼爱吃血腥(如蚯蚓等),鳝鱼爱把油吞(油料饵食),河鲤喜的面食,草鱼见食就吞”等等。

  “摸鱼”,又叫“抓鱼”,是陕南人的另一种捕鱼方法和习俗。“摸鱼”,就是不带任何捕鱼工具,赤手空拳地下水捉鱼。摸鱼者,多是以娱乐、消遣为目的;捉到,可享口福,捉不到也无所谓。许多人是在工余休息时,去到江河、小溪、水沟边游逛、观察,专在石缝中、草丛里摸鱼。有许多人,是从小到老就喜欢摸鱼,掌握着一套摸鱼方法。每当夏、秋之时,你在陕南一些江边上,会看到一些光着屁股的孩子,一会钻进水中,一会浮在水面,手里举着摸到的鱼,和同伴们嬉戏打闹的场面。他们把摸到的鱼,用一根细柳条串起来放在草丛里,待玩得兴尽时或天晚时,才提着鱼串回家。

  “汉水渔歌”亦称“汉水情歌”。无论是驾鱼鹰船的小伙子、大姑娘,还是垂钓的老翁都喜欢唱。其词语通俗上口,风趣,诙谐。有歌唱幸福生活、赞美山河、催人奋进的;也有表达友谊与爱情的。形式活泼,韵调流畅,犹如汉江水一样清澈,明静,迂回,奔放。也有人称赞它像汉水流域的姑娘,是那样爽朗大方、优美动人。

  红彤彤的朝阳放异彩哟,金花银花满江开啰,清早下河撒几网,米、面、油、盐一齐来,打鱼人儿多自在吔。喜悠悠,乐悠悠哟,每日垂钓下河沟啰;钓得鲜鱼呷美酒,一觉睡到五更头这样的生活哪里有!?两岸青山对面笑,我驾小舟一支篙;洗衣妹若愿配一支,双双下河把鱼捞,百年永和好。山对山,水连水,无根的花木会枯萎;莫道我说语不中听,雏鸡怎和凤凰飞,休再干拌嘴!山对山嘞,崖对崖哟!驾起小舟云中来哟,一篙刺破水中天,朵朵银花江面开啰。汉江东去归大海哟,戏水鸳鸯紧相挨哟,小小渔郎虽不才,愿为渔妹作伴来哟!


编辑:秦人

三秦游QQ群:
  三秦游群①:3532197 (三秦文化综合群)
  三秦游群②:24288209 (旅游活动群)
  三秦游群③:81817349 (车友、自驾活动群)
  三秦游群④:70760386 (年票专属群)
  三秦游群⑤:146721821 (旅游咨询群)
  三秦游群⑥:82616561 (旅行社合作群)
  三秦游群⑦:93966174 (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)
  三秦游群⑧:146722047 (投稿群)
  三秦游群⑨:134982308 (摄影作品分享群)

互动平台:
  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:http://e.weibo.com/sanqinyou
  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:http://t.qq.com/sanqinyou
   关注“三秦游”微信公共平台: sanqinyou 用微信,添加朋友,或扫一扫,以下二维码


推荐信息  
最新更新  
·陕西畜牧、养殖民俗
·陕西林业禁忌风俗
·陕西林业栽植和运用木材习俗
·陕西林业生产民俗
·陕西农业生产民俗
 
网站简介 | 联系我们 | 网站投稿 | 友情链接 | 意见反馈 | 信息纠错 | 推广合作 | 合作伙伴
Copyright@2010-2016 三秦游 All rights reserved.
合作电话:18966730327